臨床營養(yǎng)科 江妙君
近年來,肥胖已經(jīng)成為影響我國國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。肥胖不僅是一種疾病,還是很多疾病的誘因。和正常體重的人相比,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腦卒中、痛風、高脂血癥等疾病。
2018年全民營養(yǎng)周的主題是“吃動平衡,健康體重”,倡導人們平衡膳食,適量運動,實現(xiàn)健康體重管理,從而遏制當前超重、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加,改善因肥胖而引發(fā)的相關非傳染性疾病高發(fā)的現(xiàn)狀。
你需要減肥嗎?
那么什么樣的人需要減肥呢?科學健康的體重是根據(jù)我們的體重指數(shù)[體重(Kg)/身高(m)的平方]來衡量的。若體重指數(shù)大于或等于24為超重;若體重指數(shù)大于或等于28即為肥胖。此外,腹部脂肪堆積也是危險的,何為腹部脂肪堆積,比如說我們通常所說的“啤酒肚”就是其中一種。我國成年人腰圍的紅線是:男性85厘米(2尺6),女性80厘米(2尺4),如果你的腰圍超過這些標準,無論體重如何,請立即減肥!
如何做才算是慧吃慧動呢?
首先是我們要學會“智慧飲食”。 “怎么吃?”永遠都是減重的一大主題。只要學會聰明地選擇食物,你依然可以在減重期間享受“吃”的樂趣。那些禁食、吃藥的減肥方法都是不太靠譜的,也是不健康并且違背科學原理的。只有能夠幫助一個人達到能量負平衡,這樣的減重方案才是有效的,合理膳食搭配適量運動就是很有效的減重方法。
對于減肥者來說,智慧飲食就是要有選擇性地“少吃”,在“少吃”的同時,既能達到全面均衡的營養(yǎng)攝入,又不會影響身體健康,消耗大于存儲,才能減肥。另外,減肥者可找專業(yè)的營養(yǎng)醫(yī)師根據(jù)其性別、年齡、身高、體重、職業(yè)、活動情況以及是否有其它疾病等資料,通過膳食調查,依據(jù)中國居民膳食營養(yǎng)素參考攝入量、膳食指南等個體化地量身定制自己的減重飲食方案。
減肥總是不奏效,你可能做了這六件事
相信在很多人的減肥過程中,都有過這樣的經(jīng)歷:減肥常常不見效果,或者一時有效,但過段時間后又出現(xiàn)反彈,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呢?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有六點。
第一是進食高能量食物較多。有些食物外形看起來小,可所含能量卻很高,如煎炸食品、奶酪蛋糕、醬豬蹄等高能量食物,即使自我感覺沒吃多少,攝入能量也可能超標。
第二是愛吃零食。零食的增肥能力不容小覷,1兩花生米有300千卡的能量,1兩白酒有200千卡能量,1匙羹烹飪油有約100千卡能量,而我們中速步行40步才能消耗掉1千卡的能量。試想一下,如果你每日多進食1兩花生米,就需要中速步行12000步來消耗!否則,這300千卡的能量就要變成脂肪存儲在你的身體內(nèi)了。所以減肥期間,要正規(guī)進餐吃飯,少吃或者不吃零食。
第三是平時愛喝甜飲料。減肥者要盡量不喝甜飲料,大杯咖啡能量330千卡,一小瓶可樂215千卡,如果換算成饅頭的量也是很大的量。
第四是進食無規(guī)律。少吃一餐不一定全天吃得少,刻意少吃一餐,導致下一次就餐前餓得發(fā)慌,要么中途吃零食,要么就餐時大吃大喝,算一下總賬可能比一日三餐吃得還多。
第五是晚餐吃得多。即使全天總能量不是很高,晚餐所占比例過高也可能增肥。要時刻謹記“早餐吃好,午餐吃飽,晚餐吃少”的健康原則。
第六是進食時狼吞虎咽。吃飯不僅為充饑,還是一種樂趣和享受,吃飯時應該集中注意力,用心體會美食。要細嚼慢咽,增加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數(shù),使食物能更快消化吸收,更容易興奮飽食中樞,較早出現(xiàn)飽足感而停止進食。
智慧運動,科學減重
“智慧運動”。運動也是體重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對于減肥者來說,智慧運動就是要“多動”?!岸鄤印笔峭ㄟ^運動增加能量的消耗,但并不意味著你必須在跑步機上跑到筋疲力盡。一個好的運動一定是你喜歡并容易堅持的。例如,散步或慢跑,打太極拳或參加舞蹈、瑜伽課程,打羽毛球或籃球。運動可在調整肌肉的同時防止皮膚松弛,甚至可以增加肌肉比重,更重要的是其可以增加每日的熱量消耗。
快速步行6000步,能量消耗大約在300千卡左右。而在我們?nèi)粘_\動中與之能量消耗相當?shù)幕顒佑校嚎焖俨叫?000步;中速步行12000步;散步2小時;太極拳60分鐘;瑜伽60分鐘;騎車40分鐘;游泳40分鐘;網(wǎng)球30分鐘。
控制好體重,就要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一方面我們要“慧吃”,另一方面我們還要“慧動”??等A醫(yī)院臨床營養(yǎng)科開展了包括肥胖在內(nèi)的各種疾病的營養(yǎng)指導、營養(yǎng)治療工作,并特配個性化膳食及配置各種口服營養(yǎng)液;并可針對兒童、青少年、孕婦、乳母、老年人及亞健康人群的營養(yǎng)需求,進行營養(yǎng)指導,為廣大群眾合理膳食營養(yǎng),科學控制體重提供更多“慧”方。